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

撰文: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李偉堂心理治療師

有一天,同事告訴筆者接到一個來電,是一位媽媽,她急著要帶兒子來見我。在電話上,初步得悉男孩在過去的一個月裡,數次拿著刀指著自己的脖子,要脅媽媽給予零錢買零食,否則便往脖子上刺。當然媽媽一方面驚訝兒子為何做出這樣的行為,另一方面更擔心兒子不小心刺傷自己,於是媽媽唯有給予零錢。但男孩其後多次做出相同的行為,教媽媽苦惱起來。

當筆者第一次和男孩進行遊戲治療時,男孩進入遊戲室後,便安定坐在椅子上,臉帶笑容的看著我,筆者遂邀請他選擇房內的玩具:「您可以選擇任何玩具,用您的方式去玩。」男孩望著我說:「真的嗎?」我再次回應:「您可以選擇任何玩具,用您的方式去玩。」於是男孩站起來,把桌上的所有玩具都掃到地上,然後笑著望筆者。

此時,筆者在想,這是筆者第一次與男孩見面,他便作出這樣的回應,可以想像出他心裡盛載著不少的怒火,但由於已抑壓了一段時間,以致現在以這種方式發洩出來。

及後,筆者以遊戲及創作方式的心理治療,讓他慢慢地把內心對父母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,譬如爸爸不問情由地錯怪男孩弄壞電腦,但其實是弟弟幹的;當男孩做錯事,媽媽便拿衣架打他……當情緒得以發洩出來,男孩沒有再作這些行為,而且他還變得開朗起來。

子女自小成長,需要父母的保護及愛。不過若父母對子女造成傷害,而沒有好好處理,子女可以做的,便是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保護自己,例如變得反叛、默不作聲、講大話等。我們都明白做父母不會是完美,有時會誤會及錯怪子女,這亦很正常,然而重要的是,當我們發現誤會或錯怪子女後,可以由父母打開一個溝通的空間,讓子女把內心的不快訴說出來,子女的心自然可以鬆起來。

Top